透窗观瞄仪、激光雷达侦听系统、遥控式破门弹、4×4轮式防雷装甲车、城市区域反恐防暴安全系统……10月22日,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等单位共同举办的反恐处突装备展示与发展论坛举行,一批高精尖反恐处突装备研发成果引起了与会人员的高度关注和好评。
与会人员广泛交流了当前反恐处突装备的前沿理论、战略思维和创新思路,就如何进一步结合反恐实战需求、深化反恐处突装备研发、提高反恐处突实战能力进行了深入探讨。
侦察狙击机器人拐弯枪
【关键词】针对性强
针对性强、威力适当、安全有效的反恐处突装备是公安机关基础保障的迫切需求
当前,恐怖活动呈现国际化、高技术化、背景复杂化等多种特征,各种突发事件也呈现复杂化特点。传统的反恐处突装备难以适应现实反恐处突的要求,针对性强、专业化、威力适当、安全有效的高科技反恐处突装备,已经成为公安机关基础保障的迫切需求。
有多年反恐处突工作经验的一位业内人士介绍,突发事件处置应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无辜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原则,处置不当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但与之不相对称的是,一些地方公安机关的反恐处突装备功能单一、型号繁杂、针对性不强、适用性差;一些装备的体积、重量偏大,打击遏制手段单一;弹药杀伤力不适当,威力可控性差,且各地配备水平严重不均衡。
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的民警周勇说,我们需要“管用、好用、耐用、实用”的反恐处突装备。这代表了很多一线实战单位民警的心声。作为装备研究单位,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买瑞敏的话与此相呼应,他们的反恐处突装备研发正是考虑了公安机关的 “四个有效”原则: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有效处置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有效保护执法人员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效打击并制伏犯罪嫌疑人。
事实上,近几年,很多装备研发单位进行了卓有成效地工作,研制开发了一批适应公安机关要求的高科技反恐处突武器装备,在预防控制、侦查探测、指挥通信、机动突入、驱散制伏、防护防爆、致命打击、救援救灾等多个领域被广泛使用,为公安机关反恐处突、保障社会稳定提供了基础保障。
公安部反恐局有关人士表示,只有用科技强警战略武装起来的公安队伍才能在新形势下履行好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使命。一批新型警用装备投入使用后,已成为公安机关震慑犯罪、打击恐怖分子的“精兵利器”,在反恐处突一线显示出强大威力。
全地形车爆炸物销毁器
【关键词】非致命性武器
应改变基层民警在非致命性武器上的“警棍和手铐时代”,进一步加强研发和列装
怎样最大限度地利用最新科技创新成果,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并尽可能迅速制伏歹徒,减少伤亡,始终是反恐处突装备研发关注的重中之重。
“作为警用武器装备系列的一个重要分支,警用非致命性武器是利用物理和化学手段致人暂时失去行为能力或使其行为受到有效控制,但不直接造成致命伤害的特殊武器,是一种符合人性化执法理念的理想武器装备,符合‘最小动用武力’的原则需求,具有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务指挥战术系副教授邹继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非致命性武器的种类非常多,有专家对它进行了这样的定义:一种暂时能使人失去抵抗能力,不会产生致命性杀伤,不会留下永久性伤残,能暂时阻止某些车辆装备和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不至于造成大规模破坏的特种武器。
邹继京认为,各地已将警棍、手铐、头盔等列入基层所队民警执行任务时携带的单警装备,但事实上,应当改变基层民警在非致命性武器上的“警棍和手铐时代”,进一步加强对非致命性武器的研发和列装工作,提高基层民警的战斗力。
枪的杀伤力太大,基层民警对用枪非常慎重,可很多一线单位配备的非杀伤性警械只有警棍和手铐这类基本防护装备,民警们在执行公务时力量单薄,一旦发生暴力袭警的情况,民警受伤流血的情形不可避免。如果能够配备一些非致命性武器,无疑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障基层民警的生命安全、减少流血牺牲。
“与致命性武器相比,非致命性武器对维护警察正常执法行为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邹继京说。他建议,应着眼实战,加强对非致命性武器的研发和装备,建立科学合理的非致命性武器配置机制。加强对非致命性武器的正确应用训练,警察一般应配备的防护装备和非致命性武器有手铐、警棍、催泪喷雾器、电击器、防弹背心等,对防暴枪、催泪弹、网枪抓捕器等非致命性武器应当进行操作训练,确保在紧急场合下可以正确使用。
【关闭窗口】· 【打印】· 【顶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