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网上购物已成潮流,网店累积起来的“信誉度”成为顾客购物的重要参考依据。昨天,警方发布安全提示,称针对网络卖家衍生出“职业差评师”、“职业退货师”等“网络碰瓷”的违法犯罪行为。
网店主被人缠上
市民张女士在一家知名购物网站开店4年,口碑较好。但是,这两天她被一起投诉弄得焦头烂额。
前两天,有买家在张女士网店里购买一把名牌牙刷,买家在收到货后过了几天才在网上确认付款。两天内,这名买家接连给出3个差评,说牙刷掉毛,“买家还留言说我卖的牙刷跟她之前用过的假货连批号都一样。”因为明白自己所售为真品,张女士建议买家去商场作比较,承诺假一赔十并承担运费。
买家拒绝了这一建议。劝说无效的张女士怕影响生意,也考虑到赔偿花不了多少钱,就按照买家的要求予以赔偿。
给差评只为骗钱
像张女士这样遇到缠人的买家的网络商户还挺多。根据警方的安全预警,张女士所遇到的是网上“职业差评师”。警方介绍,这些“职业差评师”通过给“差评”借机敲诈勒索,“这类不法分子大多具有丰富的网上购物经历,与普通买家不同,他们在购买商品的时候十分爽快,但买回之后,就以‘差评’要挟卖家,最终死缠滥打要求赔偿。”
警方提醒,此类违法犯罪手段新颖,隐蔽性强。网络卖家们在遇到类似情况时要提高辨别能力,冷静分析买家的行为特点,比如交易时买家是否足够重视商品的质量和价格,其账号是否为随意注册,是否在指定工具上聊天等等,来判断买家是否存有恶意。若买家形迹可疑,要注意收集和保存证据,必要时诉诸法律。
【关闭窗口】· 【打印】· 【顶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