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民用无人机在航拍、农林、交通、气象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随之也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安全管控问题。无人机未经许可闯入公共及敏感区域、意外坠落、影响客机正常起降、碰撞高层建筑等事件不断发生。近日,记者从无线电管理部门了解到,目前相关部门已经研制出一系列针对“黑飞”无人机的管控技术。
记者来到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北京监测站,技术人员正在模拟演示对黑飞无人机的管控。记者看到,模拟黑飞的技术人员将无人机升空,此时管控人员上场。他的设备很简单,就是一支电磁枪。演示开始,管控人员轻轻按动按钮,无人机开始闪烁起了黄色的灯,并开始下落。
记者:这个无人机被管制以后,你那边还能操作吗?
无人机操作者:不可以的,确实不可以操纵的。
此刻,无人机开始缓缓下降,最后降落在草坪上。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频谱技术研究所所长 李安平:无线电干扰就是发射一个和正常GPS信号类似的信号干扰,使无人机无法知道它在哪儿,即找不着GPS。迫使飞控手无法对无人机进行控制,失去了联系。
记者注意到,无人机受到管制后在下落的过程中还是比较平稳的,那么会不会出现无人机失去导航后乱飞的情况呢?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研究所所长 李安平:不同技术时期的无人机反应也不尽相同。比如说现在一些知名的厂商出这种会缓慢下降或悬停的无人机。一些早期的无人机失去联系可能就会乱飞或者说跳飞,而现在出的无人机基本都做了保护,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跳飞和乱飞。
技术人员还演示了另外一种驱离无人机的方式。
技术人员:我们有一个设计的概念,即在一个核心保护区内,有一个探测干扰区,如果说无人机进入我关注的区域以后,若在自动模式下,进去以后会自动开始探测,现在这个设备已经开始发信号,系统发展并自动进行了管制,我们看到这个无人机已经开始返航驱离我们的保护区了。
精准定位 让“黑飞”操作者无所遁形
在对无人机“黑飞”的处理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准确地找到无人机的操作者。而据记者了解。目前对无人机及操作者的定位都有了比较成熟的技术。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副主任 总工程师 李景春:就是说我们不让你飞,如果你一旦飞起来后,我们不但要把你的无人机管控,还要找到操作者。
技术人员介绍,利用无线电信号监测和识别无人机一直是日常监测工作中的一个难点。无人机使用的无线电信号,通常都是持续时间短,功率小,用传统设备去检测,存在着困难。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北京监测站 副站长 段洪涛:无人机使用的频段非常的多,我们要在这个平台中区分哪些是无人机使用的信号,哪些是其他应用使用的信号,这就存在一定的困难。
技术人员将无人机使用的频谱通过大屏幕展现出来。
记者:现在显示的一些频谱哪个有可能是无人机的?
技术人员:这些都有可能是无人机的,当然也有可能是您的手机的蓝牙,或者一些其他的用品设备,比如说车辆报警,这种都有可能。
在演示的过程中,记者看到,无线电技术人员通过架设监测系统,对无人机的具体位置进行定位。
技术人员:无人机飞到里边之后,只要它是在保护区里边它就可以就变红报警。在禁区外的就是绿色的,距离监测站到无人机的距离现在是1.2公里,它的座标在这都标出来了。
记者看到技术人员抬着的这个八翼的无人机就是这次演示的主角,技术人员演示利用一台监控无人机对黑飞的无人机进行定位。这台监控无人机中央有一个黑色的盒子,这个就是对黑飞无人机进行定位的核心部件。
国家无线电检测中心北京监测站博士 夏楠:主要是应对一些突发的场合,可能架设基站来不及或者是反应速度没这么快,那么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将监测平台升起来,在空中对目标进行测向和定位。
监控无人机升空后,开始对可疑区域进行扫描。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北京监测站博士 夏楠:两个测向的交点,就是无人机黑飞者他的位置。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副主任 总工程师 李景春:对无人机从根源上它切断,一旦定了操作者之后,那所有事都好办了,包括对下一步的处理也好,都很有价值,很有意义。
据了解,无人机黑飞的操作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刑事处罚的予以治安处罚。对干扰民航航班飞行等重大案件,将从严从重处理。
【关闭窗口】· 【打印】· 【顶部】· 【上一篇】· 【下一篇】